当前位置:首页/基层党建

头雁高飞处 村村入画来 ——全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纪实

来源:荆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2-07-04 16:05

淅沥的小雨,挡不住建设的热情。近日,在监利市红城乡复兴村,三台推土机正在作业,泥土翻滚,土香四溢。

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外出务工村民抛荒的“巴掌地”,面积小、块数多,大多荒废,杂草横生,十分可惜。

为充分利用资源,在村党支部的推动下,村“两委”班子摸清荒地底数,逐户征求村民意愿后,将一家一户的“巴掌地”改造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田”。

复兴村党支部书记潘新建说:“如今,这片340亩土地,将由村集体经济开发使用,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种植大片黄豆、芝麻、玉米、菜籽等农作物,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万余元。原承包户每年也可获得土地流转费。”

“荒土地”变“金疙瘩”的背后,涌动着一股股澎湃向上的“红色力量”。

千里沃野披锦绣,“农”墨重彩绘新篇。近年来,荆州市委以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全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业有奔头—— “领头雁”催生“乡村蝶变”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头雁”。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正日益成为我市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引擎”。

今年1月7日,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二楼会议室笑声朗朗、热闹非凡。铜铃岗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2021年度股东大会举行。

经股东大会讨论决定,拿出80万元分红。村民们拿到“大红包”,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在2010年以前,八岭山镇铜铃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村集体经济薄弱。2018年换届,“90后”返乡青年马聂当选村支书。

当了“领头雁”,就要有担当。马聂反复思考,决定带领全村一起发展乡村旅游,推行以“农旅融合”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村委会+发起人+村民”的股份分配模式。

“拿钱出来建合作社,能不能赚钱?”一时间,不少村民犹豫不决。

“党员带头,先干出样子!”在村干部带头下,106名村民凑钱入股,集资670万元,其中党员21名。

2016年9月,马聂带头创办铜铃岗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先后发展农庄餐饮、蔬菜采摘、森林游乐、研学教育、农趣体验等项目,村集体经济逐年壮大,收入超千万元。

铜铃岗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村庄,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游景点。

这正是荆州市委高度重视抓党建、夯实农村执政基础的生动写照。

“要聚焦‘筑牢基层组织堡垒’这个支撑点,发挥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乡镇党委‘龙头’、村级党支部‘战斗堡垒’三级动力主轴作用,以‘红色头雁’带动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市委书记吴锦强调。

一级带着一级干。各级党委认真落实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注重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持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去年,经过换届后,我市村(社区)“两委”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将达30.1%(较换届前上升5.4%),45岁以下人员占比将达55.5%(较换届前上升12%),女性比例占比将达34.9%,实现了每村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的目标,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提升至99.9%。

为激活源头活水,荆州市建立“两委”后备干部库,从返乡能人、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储备农村后备干部2857人,2019年启动“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共招录农村学员748人。并通过常态化开展“头雁领航”“候鸟培养”“雏鹰起飞”三大工程示范培训班,持续为“两委”干部培训提能。

一个党支部能带强一个村,一位干部能带活一个村。

松滋市洈水镇樟木溪村“80后”党支部书记周望,毕业于长江大学农学院种植专业,2014年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专长,带领群众种植红心猕猴桃,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樟木溪村荣获“湖北绿色示范村”“中国魅力休闲乡村”等称号。

洪湖市乌林镇乌林村“80后”党支部书记漆国伟,依托本地悠久的三国文化和独特地理资源,带领村民探索农旅融合之路,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湖北省省级生态村”等称号。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除了建强组织堡垒,我市还广泛联络精英乡贤,参与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在北京,耿小方是印刷企业董事长;在武汉,刘克中是大学教授、博导;在上海,刘晓松是一家文化公司的创始人……

他们分散在五湖四海,自去年4月之后,却都有了一个相同的身份——石首市高基庙镇显济坛村乡村振兴促进会会员。

原来,2020年9月,石首市委组织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促进会建设机制,吸引一批在外贤人回乡,以党建引领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这群“金凤凰”带着资源和资金回村来了,乡贤们集资修路装路灯、大学生回“农门”养殖创业、新农人玩转抖音卖货……该村积蓄已久的发展潜能被激活。

夯基垒台、强基固本。荆江两岸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农民有盼头——“产业旺”赋能“乡村振兴”

“快来!村委会门口有人扯皮拉筋啦!”以前,公安县狮子口镇景阳岗村党支部书记白展平常年接到这样通知。

深究原因?在于200亩低湖田被村干部、村民承包,年限长、费用低,多年承包费用总计仅3万余元,涉及“问题合同”20份,村民意见很大。

“问题合同”不清,乡村振兴从何谈起?白展平带领村干部迎难而上,对着“问题合同”,一亩一亩测算,逐一整治。

村里最离谱的合同是老渔河边一块4亩低湖田,以25元每亩承包给村里一位种植大户,一签就是10年,上缴村集体仅1000元。

“市场是什么价,我们就租什么价!”去年合同即将到期,这位种植大户还想以老价格续约,被白展平一口回绝。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村两委班子牵头,召集党员代表、村小组长、村民代表民主决策、集体定价。最终,这块4亩低湖田以每亩300元价格承包出去,承包该地的村民一次性支付10年租金1.2万元。

自此,村民心里有了一本“放心账”。景阳岗村剩余的低湖田也逐一清理,按市场行情重新定价发包。村里200亩低湖田租金达13万元,村集体收入一下子多了10万元。

资产清了,人心顺了。2021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70万元,一跃成为全镇村集体收入第一村。

近年来,公安县发起“问题合同”处置“百日攻坚”行动,全域清理农村集体承包合同4974份,全部整改销号,收回被侵占的集体林地、鱼池等4085亩,全县共增加村集体收入1531万元。

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近年来,荆州市委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制定发展集体经济3年规划,逐县逐乡指导编制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47%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19%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江陵县“村企联建”聚力乡村振兴。

2020年,江陵县普济镇林口村“两委”借力普济镇打造“辣椒小镇”的契机,与湖北秒捷汇共同出资成立荆州秒捷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搭上网络售货的快车。仅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便超过了50万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这就是江陵县“村企联建”发展模式。该县组织13个强村帮带15个弱村,引进67家经营主体与60个村对接,探索出一条“一企联一村、一企联多村、多企联一村”的发展新模式。

石首市“村社合一”助力产业攻坚。

2019年,石首市高陵镇周家湖村成立双扶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共吸纳119户农户参与投资入股,其中贫困户51户,占比43%;村干部6人,占比5%,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3年来,合作社发放劳务费80多万元,贫困户户平劳务收入近1500元。

监利市“一社联百村”激发乡村活力。

监利市尚禾农业合作社投资8700万元,提供水稻集中育秧、农机综合服务、农产品电商营销等全套服务。目前,该市以尚禾农业党支部为头雁,服务周边上百个村镇,并继续帮扶近千个贫困边缘户和易返贫户,把企业、村集体、农民群众的利益紧紧拧在一起,开创企业做大、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赢”局面。

沙市区“农村党建+电商”模式蔚然成风。

岑河镇在“支部(党员)+合作(联)社+贫困户(农户)”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下,还发展出大棚蔬菜、稻虾综合种养、鸡枞菌、黄花菜等特色规模产业,辅以本土电商队伍,不断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致富、集体增收。

各县市区在党建引领下,纷纷依托资源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组织兴,则百业旺。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村干部分红政策,深化正向激励机制,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各地以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为基准,对10万元以上村集体按不同档次,分别从当年新增经营性纯收入中列支5%-20%奖励村“两委”成员。

荆州大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广阔空间里,党旗如炽、迎风高扬。

农村有看头——“微治理”激活“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党建是核心,治理是基石。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怎样才能带着党员群众干起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乡村治理的新气象?

“发动无职党员力量,带动隔壁左右2至3户!”2019年,在接到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后,江陵县熊河镇彭市村党支部书记周启海犯了难,反复思考后,想出了这个办法。

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党员门牌一贴,你不带头干都觉得不好意思!”村里123名无职党员家门口贴上“共产党员户”标识牌,履职上岗。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无职党员纷纷动起来,引导村民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人居环境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净清美”的华丽蝶变。

此后,江陵县在全县农村大力推进“左三右三”无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参加村里扫地得5分,入户宣传政策得4分……熊河镇两湖垸村积极推进党员“积分制”教育管理,激励党员比学超赶、争先创优。

“搞这个花里胡哨的,有啥用?”村里老党员胡必传起初不以为然。

经过两年积分制管理,两湖垸村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村里秸秆禁烧、河湖长制、人居环境整治、反电诈政策宣传……无职党员都积极参加,干劲十足,“生怕自己分数落后,让人看不起。”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村党支部特意设置一个“特殊超市”,村里无职党员可根据自己积分兑换牙刷、毛巾、杯子等生活用品及农资物品。“小积分”激活党员为民服务“大能量”,全村党员干事热情更高了。

“这个‘积分制’真棒!”如今,老党员胡必传对党员“积分制”心服口服。

在荆州大地上,“党旗红”成为“乡村兴”的鲜艳底色。

党群网络不断织密。在监利市荒湖管理区,各生产队(村)采用“十户联治”方式,以相邻的10户左右为单元划片分户,每个单元由群众举荐一名中心户长,负责人居环境、矛盾安全隐患排查、人情风家风文明联管、困难家庭帮扶、政策法规宣传等。目前,该区5个分场、1个社区、57个生产队,共设有499个中心户长,实现了网格化全覆盖。今年3月,监利市荒湖管理区被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表彰为2021年度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这是继荣获“国家卫生乡镇”“省级生态乡镇”等称号之后,荒湖赢得的又一块金字招牌。基层机制不断健全。在洪湖市乌林镇吴王庙村,连续30多年“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村民零上访”。村民组建了以村干部、乡贤“五老”为骨干的15人平安吴王庙赤卫队,进行“敲门”行动,将村民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考虑到村里孤寡老人、留守老人较多,投资80多万元建设老年“幸福食堂”,70岁以上老人们只需要每天交8元钱,村里安排专车送餐到家,30多户老人每餐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近年来,吴王庙村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北省十大美丽乡村”。

居民自治不断延伸。在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村两委组织开展“金豆工程”,设置“爱心豆、雷锋豆、自律豆”,根据村民做好人好事的情况,经过村民议事小组讨论,加相应的“金豆”,在年中和年末开展“金豆”兑换,可以兑换米面粮油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引导村民做好人、行好事。以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党员带头,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每月开展一次环境卫生拉练。同时,成立以普通村民为主体的环境卫生评价小组,定期开展全村环境整治评价。该村先后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星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党旗高扬,乡村嬗变。荆州大地上,党员干部高举鲜艳党旗,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党徽,在基层熠熠生辉;党旗,在农村高高飘扬。